5月6日下午,上海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地理、生物學科目順利舉行。考試結束后,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邀請相關專家對試題進行深度解析。

地理

依托現實情境考查核心素養體現育人導向

專家一致認為,試卷重在考查考生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考查了考生在面對自然和社會現實情境時,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四大核心素養的表現水平。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考查學科核心素養

試卷嚴格遵循學科育人導向,著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綜合主題的情境呈現,包括“探究城市行道樹”“清平鎮的鄉村振興”“‘聚寶盆’的再開發”“變暖中的格陵蘭”“長江口的河海交互作用”等,將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思想有機融入考查內容,體現科學的資源觀、人口觀、環境觀,凸顯人地協調發展理念。

試卷以學科核心素養為考查目標,強調時空尺度,注重考查考生的圖表解讀、地理分析推理等能力。從內容情境到具體任務,使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得到有效考查。整卷結構合理、難度適中,有利于實現考試的選拔功能。

二、依托現實問題情境,考查地理思維能力

試卷依托綜合主題的情境呈現,把“城市”“鄉村”“區域”“氣候”“資源”等國內外關注的重大議題融入試題中,密切聯系現實的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的特點,同時又貼近考生的實際生活,體現“人地關系”的地理學科特質。例如通過長江口河海交互作用的問題情境,考查考生對大氣圈和水圈之間、地表不同水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分析能力,檢驗考生能否站在全球的視角,根據地球自然環境的演化規律,對區域發展做出預測。

試卷圍繞這些議題從不同角度展開設問,考查考生觀察真實世界、解決地理問題過程中表現出的綜合思維、空間思維、區域認知思維等能力。

三、體現學科本質,引導教學改革

試卷以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持續落實“雙新”教學改革要求,反映地理學科本質,檢驗地理教學質量,引導地理教學方法改革。

試卷關注我國與全球不同區域的發展問題,引導高中地理教學從多種角度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通過柴達木盆地的能源建設、格陵蘭島冰蓋變化等案例,考查在不同區域特征中,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與作用,理解區域創新發展和轉型發展的重要意義,樹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諧的區域協調發展觀。

試卷在情境中包含了地理考察、地理調查和地理實驗的內容,引導高中地理教學關注地理實踐。例如在“探究城市行道樹”的綜合主題中,考查了對實地測量、實驗分析、結果評估等地理研究方法的理解程度,旨在讓考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分析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以評估考生的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水平。

生物學

主題新穎 穩中有變 導向明確

專家一致認為:試卷充分落實課程標準,以考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創設真實情境、提出真實問題、助力深度思考,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學科價值觀,凸顯育人理念。整卷堅持立德樹人,引導教學,守正創新,有利于選拔具備科學思維、探究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創新型人才。

一、服務人才選拔,彰顯學科育人價值

試卷分值分配相對穩定,試題對考生的能力要求與近年等級性考試持平。試卷中五大綜合題的真實情境大多出自我國科學家取得的研究進展:“稻田農藥與海灣漁場”“致盲眼病與腸道細菌”“水稻對高溫的響應”體現了生物與自然的和諧;“谷蛋白與人體健康”剖析了常見食品與自身免疫疾病的關系;利用谷氨酸棒狀桿菌生產蘇氨酸凸顯了人類的科學智慧和技術應用能力。

試題設問嚴謹,在考查考生對學科大概念的理解和思維邏輯的基礎上層層遞進,同時考查考生基于生物學事實或證據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考生深入理解生物學家探究科學問題的思路。

二、關注生態安全,凸顯社會責任擔當

試題引導考生思考生物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提升考生對“命運共同體”的認識和理解。如在綜合題“稻田農藥與海灣漁場”中,以稻田農藥對海灣漁場產生的影響為背景,通過分析生態系統中各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考查考生靈活運用生態學知識、穩態與平衡的觀念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如“水稻對高溫的響應”,考查考生對光合作用過程和影響因素的認識與理解,考生需要從全球變暖的現實出發,在分子生物學水平上思考糧食安全問題。同時,通過分析提出協調農業生產與保障生態安全的合理化建議,促進考生關注人類生產生活與自然生態安全之間的關系。

三、聚焦學科本質,考察科學思維能力

試題從“是什么”“怎么樣”過渡到“為什么”,引導考生步步緊扣情境、深入思考分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試題以數據圖、結構圖或過程示意圖等多種方式呈現情境。如“蘇氨酸的生物合成”讓考生從認識情境開始,層層深入,利用兩種結構圖的比較來提出問題,通過流程圖考查考生實驗設計的方法與能力,借助數據圖考查考生熟練運用科學術語,分析并闡述生物學原理。在生態系統中對物質循環本質的認識,遺傳性狀中對表型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理解,穩態調節在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作用等試題,均綜合考查了考生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四、崇尚健康文明,貫徹健康中國理念

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是生物學課程的重要任務。如“致盲眼病與腸道細菌”和“谷蛋白與人體健康”在考查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引導考生以系統分析的思想深入思考人體健康問題,明確疾病的發生不僅受遺傳基因的控制,也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爸旅ぱ鄄∨c腸道細菌”還基于“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絡,探究免疫應答與致病機理之間的關系,考查考生對“生命個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各結構協調統一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并通過一定的調節機制保持穩態”的理解,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