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心理學》試題及答案.doc 12頁
學 海 無 涯 PAGE PAGE 1《學前兒童心理學》考試試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成熟論”的提出者是心理學家( )A.霍爾 B.華生 C.蓋塞爾 D.施太倫2.當物體觸及新生兒手掌心時,他會立即把它緊緊握住,這種反射屬于( )A.莫羅反射 B.達爾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賓斯基反射3.人們吃過糖以后再吃桔子,會感到桔子很酸,這種現象屬于( )A.感覺適應 B.相繼對比 C.同時對比 D.感覺相互作用4.“繪人測驗”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屬于( )A.觀察法 B.訪談法 C.作品分析法 D.實驗法5.人按照特定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漸形成的行為,是( )A.親社會行為 B.攻擊行為 C.合作行為 D.性別角色行為6.當孩子情緒十分激動,又哭又鬧時,有經驗的幼兒教師和媽媽常常采取暫時置之不理的辦法,結果孩子自己會慢慢停止哭鬧。這種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方法是( )A.轉移法 B.自我說服法 C.反思法 D.冷卻法7.認為兒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兒童智力因素的數量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這種理論屬于( )A.智力分化論 B.智力復合論 C.智力內容變化論 D.智力多元論8.兒童積極說話發展的階段指( )A.1~1歲半 B.1歲半~2、3歲 C.2、3~4、5歲 D.4、5~6、7歲9.在兒童思維發展過程中,動作和語言對思維活動作用的變化規律是( )A.動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語言的作用由大到小B.動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語言的作用由小到大C.動作和語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D.動作和語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兒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1歲半~2歲 B.1歲~1歲半 C.2歲~2歲半 D.2歲半~3歲11.幼兒機械記憶與意義記憶效果的比較,是( )A.意義記憶效果好 B.機械記憶效果好 C.兩者都很好 D.兩者都很差12.幼兒正在教室里畫畫,教室外突然傳來一陣喧嘩聲,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探頭去看,或側耳傾聽。這種現象屬于(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轉移 C.注意的廣度 D.注意的分散13.學前兒童先會走、跑,后會靈活地使用剪刀,這說明兒童動作發展具有( )A.整體局部規律 B.首尾規律 C.大小規律 D.近遠規律14.某嬰兒生活較有規律,愉快情緒多,情緒反應適中,對新異刺激一般反應積極,較易適應環境。
按托馬斯、切斯等的氣質分類理論,該嬰兒的氣質屬于( )A.困難撫育型 B.興奮型 C.啟動遲緩型 D.容易撫育型15.在皮亞杰關于兒童思維發展的階段理論中,2~7歲兒童的思維處于( )A.前運算階段 B.感知運動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二、解釋概念或術語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16.原始情緒反應17.學前兒童心理學18.選擇性注意19.兒童心理年齡特征20.幼年健忘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請任選3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3小題評分。每小題8分,共24分)21.運用觀察法研究學前兒童心理應注意哪些問題?22.幼兒活動動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23.1-3歲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4.學前兒童句型的發展有何趨勢?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請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題評分。每小題12分,共12分)25.舉例說明幼兒個性形成的標志。26.聯系實際說明學前兒童無意想像的特點。五、案例分析題(本題14分)27.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很多年輕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或經常外出工作,所以,有的父母就把孩子長期托付給家中老人或其他親屬撫養;有的父母則干脆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兒園。
其中,第一種現象在當前我國農村尤為突出。這樣使得很多學前兒童不能經常與其父母見面,與父母的關系越來越疏遠,親子關系越來越淡漠……請您結合案例,分析早期依戀對兒童發展的作用,并談談如何幫助學前兒童形成良好的依戀。《學前兒童心理學》考試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30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成熟論”的提出者是心理學家( C )2.當物體觸及新生兒手掌心時,他會立即把它緊緊握住,這種反射屬于( B )3.人們吃過糖以后再吃桔子,會感到桔子很酸,這種現象屬于( B )4.“繪人測驗”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屬于( C )5.人按照特定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漸形成的行為,是( D )6.當孩子情緒十分激動,又哭又鬧時,有經驗的幼兒教師和媽媽常常采取暫時置之不理的辦法,結果孩子自己會慢慢停止哭鬧。這種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方法是( D )7.認為兒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兒童智力因素的數量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這種理論屬于( A )8.兒童積極說話發展的階段指( B )9.在兒童思維發展過程中,動作和語言對思維活動作用的變化規律是( B )10.兒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 )11.幼兒機械記憶與意義記憶效果的比較,是( A )12.幼兒正在教室里畫畫,教室外突然傳來一陣喧嘩聲,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探頭去看,或側耳傾聽。
這種現象屬于( B )13.學前兒童先會走、跑,后會靈活地使用剪刀,這說明兒童動作發展具有( C )14.某嬰兒生活較有規律,愉快情緒多,情緒反應適中,對新異刺激一般反應積極,較易適應環境。按托馬斯、切斯等的氣質分類理論,該嬰兒的氣質屬于( D )15.在皮亞杰關于兒童思維發展的階段理論中,2~7 歲兒童的思維處于( A )二、解釋概念或術語題(本大題共 5 小題,每小題 4 分,共 20 分)16.原始情緒反應答:兒童出生后,立即可以產生情緒表現,最初幾天的新生兒或哭或安靜,或 四肢劃動等等,可以稱為原始的情緒反應。17.學前兒童心理學 答: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初生列入學前心理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18.選擇性注意 答:所謂選擇性注意是指兒童偏向于對一類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樣情況下對另一類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現象。19.兒童心理年齡特征答:兒童心理年齡特征,是指兒童心理在一定年齡階段所表現出來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特征。20.幼年健忘答:3 歲前兒童的記憶一般不能永久保持。這種現象稱為“幼年健忘”三、簡答題(本大題共 4 小題,請任選 3 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3 小題評分。每小題 8分,共 24 分)21.運用觀察法研究學前兒童心理應注意哪些問題?答:運用觀察法研究學前兒童時應注意的問題:(1)制訂觀察計劃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觀察者對被觀察兒童昀影響。
要盡量使兒童保持自然狀態。根據觀察目的和任務之不同,可以采用局外觀察或參與性觀察(2)觀察記錄要求詳細、準確、客觀。不僅要記錄行為本身,還應記錄行為的前因后果。(3)由于學前兒童心理活動的不穩定性,其行為往往表現出偶然性。因此對學前兒童的觀察一般應反復多次進行。又因為對學前兒童行為的評定容易帶有主觀性,因此通常需要兩個觀察者同時分別評定。22.幼兒活動動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答:進入幼兒期以后,隨著兒童社會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發展,孩子的活動動機有了較大發展。幼兒活動動機發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從動機互不相干到形成動機之間的主從關系(2)從直接、近景動機占優勢發展到間接、遠景動機占優勢(3)從外部動機占憂勢發展到內部動機占優勢23.1- 歲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1)學會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3)言語和思維的真正發生(4)出現最初的獨立性24.學前兒童句型的發展有何趨勢?答:從兒童所說出的句子類型看,有下列發展趨勢:(1)從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從簡單句到復合句(3)從無修飾句到修飾句(4)從陳述句到非陳述句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 2 小題,請任選1 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1 小題評分。
每小題12 分,共 12 分)25.舉例說明幼兒個性形成的標志。答:進入 3 歲以后,孩子的個性逐漸開始形成,出現比較穩定的個性特征。一般把3~6 歲叫做個性形成過程的開始時期,其標志為以下四方面:(1)心理活動整體性的形成孩子剛出生時,主要靠本能來維持生命,心理剛剛開始發生,只具備簡單的感覺現象,如微弱的視力、聽力及嗅覺、味覺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出現記憶、想像、思維等各種心理現象。可以說,3 歲前是兒童的各種心理現象逐漸發生的時期,但這時孩子的心理活動是零散的、混亂的。兒童行為中有很多矛盾現象,如說哭就哭,說笑就笑,作為人的心理的最主要特征的調節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非常差,而 調節控制能力逐漸成為心理的協調者的過程發生在整個幼兒期。到了幼兒末期,幼兒調節、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逐漸增強,開始能夠按照一定目的、計劃去活動。只有當一個人能夠按照自己的目的,控制自己的行為的時候,才能說開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主觀世界。由此可以看出,幼兒期心理活動開始具有系統性、完整性的特點。(2)心理活動穩定性的增長新生兒和幼小嬰兒的心理活動變化多端,不論是注意、記憶、思維,還是情感各方面,都是如此。嬰 兒期的直觀行動思維就充分地體現了小孩心理活動的無目的、受 外界情景制約、不穩定的特點。
如,一個 2 歲半的小女孩,手里拿著一根塑料棍(長度大約為半米)擺弄,聽到外面鞭炮聲后馬上說:“新娘子。”鞭炮聲刺激了她,使地想起了槍炮聲,說:“我有大槍,咚咚……”過了一會兒,無意中塑料管扎到胳膊上,說:“我有大長針,打針。”又過了一會兒,說“拿大棍子打大老虎”,從中可以看出其思維的跳躍性、不穩定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活動的穩定性逐漸增長。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進行觀察、學習、思考,受外界環境影響的程度相對嬰兒降低,而受自身控制的水平逐漸增高。這一點從幼兒心理過程的發展中可以看出。(3)心理活動獨特性的發展幼兒的個性特征已顯示出明顯的差異。在新生兒期個別差異的基礎上,幼兒氣質的不同已十分明顯。在能力方面,幼兒的智力的差異及特殊能力也開始顯露出來,特別是作為個性特征核心部分的性格開始形成。同時,幼兒的個人特點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現漸趨一致,出現穩定的個人特點。可以通過對幼兒日常生活的行為觀察,對每個幼兒作出比較準確的個性評定。幼兒期的這種差異成為兒童日后發展的基礎,俗話說的“3 歲看大,7 歲看老”雖然有些絕對,但它肯定了幼兒期個性的特點及基礎作用。 (4)心理活動積極能動性的發展積極能動性對幼兒心理的各個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自我意識方面,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及相應的自信心已經表現出差異。如有的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有的退縮;有的孩子能夠控制自己,有的則自制力差。而自我意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學習、生活,甚至對自己以后的發展產生影響。在興趣、愛好方面,有的孩子對事物充滿好奇,喜歡探索,有的對什么都無所謂;有的喜歡昆蟲,有的喜歡畫畫,有的則喜歡舞蹈等。興趣、愛好的不同提供了幼兒的發展好壞和朝那個方向發展的可能性。興趣性強的孩子會有更好的發展,因為孩子的興趣是影響其學習效果的最主要因素。26.聯系實際說明學前兒童無意想像的特點。答:無意想像(不隨意想像)是最簡單的、初級的想像。幼兒的想像活動主要屬于無意想像。它主要有以下特點:(1)想像無預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幼兒的想像常常沒有自己預定的目的。在游戲中想像往往隨玩具的出現而產生。例如,看見小碗小勺,就想像喂娃娃吃飯;看見小汽車,就要玩開汽車;看見書包,又想像去當小學生。如果沒有玩具,幼兒可能呆呆地坐著或站著,難以進行想像活動。在繪畫活動中,幼兒想像的主題往往是從看到別人所畫的或聽到別人所說的而產生。正因為如此,在同一桌上繪畫的幼兒,其想像的主題常常雷同。
如果要求幼兒在活動開始前想像活動進行的目標,幼兒園小班兒童往往不能完成任務。他們不知道自己將創造什么形象。幼兒往往是在行動中看到了由自己的動作無意造成的物體形態,才能想像出自己所作產品的意義。比如,一位 4歲幼兒繪畫時,無意中畫了個圓圈,一看很像面包,于是,便高興地說:“啊呀,我畫了個大面包,真香真好吃!”(2)想像的主題不穩定幼兒想像進行的過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響。因此,想像的方向常常隨外界刺激的變化而變化,想像的主題容易改變。比如,在游戲中,幼兒正在當“醫生”,忽煞看見別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當“工人”,和小朋友們一起“包糖果”。幼兒正在畫“雨傘”,聽到別人說:“這像雨傘嗎?”他立刻說:“這是大炮。”(3)想像的內容零散,無系統由于想像的主題沒有預定目的,主題不穩定,幼兒想像的內容是零散的,所想像的形象之間不存在有機的聯系。幼兒繪畫常常有這種情況,畫了“小人”,又畫“螃蟹”;先畫了“海軍”,然后又畫了一把“牙刷”,顯然是一串無系統的自由聯想。(4)以想像過程為滿足想像往往不追求達到一定目的,只滿足于想像進行的過程。一個幼兒常常給小朋友講故事,乍看起來有聲有色,既有動作,又有表情,實際聽起來毫無中心,沒有說出任何一件事情的情節及其來龍去脈。
可是,講故事者本人津津樂道,聽故事的孩子也津津有味,這種活動經常可以持續半個小時以上。他們都隨著這種零亂的情節進行想像,感到滿足。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的想像也是如此,幼兒常常在一張紙上畫了一樣又畫一樣,直到把整張紙畫滿為止,甚至最后把所畫的東西涂滿黑色,自己口中念念有詞,感到極大的滿足。幼兒在游戲中的想像更是如此,游戲的特點是不要求創造任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