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學前教育原理》形考任務4試題及答案形考任務4(測驗4)題目1填空題01.《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寄宿制幼兒園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于3小時題目2填空題02.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全面性、情感性、滲透性和靈活性的特點,而學前教育具有社會性、群體性、計劃性和專業性的點。題目3填空題03.從教育對象的角度來講,家庭教育的教育對象具有針對性,幼兒園的教育對象具有群體性。題目4填空題04.就教育時間上來講,家庭對于兒童的教育具有長久性題目5填空題05.在幼小銜接的內容上,要把兒童的發展和能力銜接作為重點。題目6填空題06.幼兒園和家庭教育銜接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間接合作,一種是直接合作題目7填空題07.決定一個班級內活動區數量的主要因素是創設。題目8填空題08.學前教育銜接,就是指學前教育機構同家庭、教師以及學前教育同社區教育的銜接,保證學前教育機構教育功能,和幼兒成長發展的連續性。題目9填空題09.放大鏡、天平、水箱等材料應投放在科學區。題目10填空題10.幼小銜接的任務總的來講,是要解決孩子的生理、生理以及能力上的不適應。題目11填空題11.在學習方式上,幼兒園主要以游戲為主要學習形式,而小學主要的學習形式是課堂。

題目12簡答題01.請解釋幼兒園環境的概念,并舉例說明。答:幼兒園環境指幼兒園內部,包括幼兒園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1、幼兒園的物質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影響身心發展的物化形態的教育條件,如園舍建筑、設施設備、活動場地、教學器材、活動材料、環境布置、空間布局及綠化等有形的東西,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最基本保障。2、幼兒園的精神環境主要是指幼兒交往、活動所需要的軟質環境,即幼兒生活與其中的幼兒園的心理氛圍。它因園長的管理方式、人際關系、大眾心理、教師的教育觀念與行為、幼兒與物質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是一種重要的潛在課程。題目13簡答題02.簡要說明學前教育銜接。答:從廣義上講,幼小銜接是指幫助幼兒在已有經驗和后續經驗之間建立聯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經驗。從狹義上講,是指幼兒園要設置特殊教學內容,變換授課方式,和小學教育連接,開展以使幼兒能盡快適應小學教育為目的的幼兒園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題目14簡答題03.簡述行為情境理論。答:第一,在相同的情境中,不同個體所必需的行為模式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說,物質環境的規劃與設計方式會暗示人們出當下合適的行為,在每一個行為情境中,都有一些屬于這個情境的行為模式;在不同的環境中,所出現的行為也會有所不同。

第二、行為情境之間具有相互依賴性。每一種行為情境,無論是復雜的還是簡單的,均存在于一個更大的環境中,且相互依存、交互影響。題目15簡答題04.舉例說明幼兒心理適應。答:心理適應是指幼兒在心理上做好準備接受離開幼兒園的小朋友和老師以及家長,做好當一個小學生的心理準備。讓孩子做好接受新生活的準備,最重要的是能給孩子呈現一個新生活的全景,讓孩子對新的生活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這樣孩子在小學面臨新的事物和差別與以前幼兒園的學習任務不同時學前教育學參考答案1—4,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面對,并主動去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所以,在心理適應上,家園要充分了解小學生活,為孩子呈現小學生活的情境,培養孩子的主動性、獨立性、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等,讓孩子在進入小學之后面臨新的環境,出現新的問題,能夠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從容面對,努力去克服困難。題目16簡答題05.簡要說明全方位戶外活動場地。答:全方位戶外活動場地,是指以大型組合游戲結構為主體,兼容其他游戲區域及各種可移動的活動材料,不僅能滿足幼兒各領域的發展需求,而且能夠滿足幼兒個別差異的需要的具有復合功能的游戲場地。它具有“類別多樣”、“數量豐富”及“質、量可變性”的特征,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自如移動的活動材料、自主選擇的機會。

全方位或外活動場地應該包括一下區域:1、大型組合游戲結構區。2、自然種植區。3、草坪嬉戲區。4、水池、沙坑。5、動態材料建構區或“建筑工地”。6、隱秘、游戲小屋或“隱密處”。7、設置微坡地形。8、文化一角。題目17分析題01.瑞吉歐教育模式、華德福教育模式等在環境創設上有什么共同特征。答:瑞吉歐教育模式、華德福教育模式等雖然不能涵蓋世界學前教育機構的環境創設的全貌,但是這幾種教育模式中的環境創設卻真正體香了當代國外學前教育機構的環境創設的潮流:以幼兒的發展為本、以崇尚自然為主,真正開放的保護天性的環境創設思想。1)體現了真正把幼兒當成是獨立、完整的人的理念。這些幼兒園本身真正秉持了“一切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給予了幼兒充分的自由。幼兒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看書或者參加老師組織的集體活動,甚至可以選擇獨處。2)真正考慮到了幼兒正常的心理需求,為他們創造屬于自己的活動空間。這些幼兒園都認識到幼兒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應該有屬于自己的活動空間,因此,很多幼兒園都在教室里設置了“安靜角”,或者以矮柜、屏風、布簾、帳篷等將教師分隔成相對隱秘的小空間,以便那些想獨處的孩子,以及因失敗、糾紛、誤解而產生各種不痛快的孩子,可以來這里靜靜地坐著,或者鉆進一個帳篷,或躺入懸空的搖床等,通過游戲、自省得到排解。

3)追求自然樸實的風格。都是以“重返自然界”為環境創設的著眼點,注重樸實、自然及實實在在的生活場景,沒有很多人為的裝飾,這些環境給人最強烈的感受就是樸素而自然。4)以低結構、多功能的活動材料為主。幼兒可以通過創造、組合、變換、移動各種材料學前教育學參考答案1—4,從而即滿足自己身體運動、認知建構、發展想象力、交往互動等身心發展的需要,也享受游戲生活的快樂。5)重視戶外環境的充分利用,開展靈活多樣的戶外活動。讓孩子們特別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親近大地,帶領他們在自然中做游戲,去體驗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來應有的和諧與平衡學前教育學參考答案1—4,這不僅僅是為了環境教育,也是對稚嫩心靈的撫愛和陶冶。題目18分析題02.請您談談當前我國家園合作共育中出現的問題,并建議解決的策略。答:學前教育與家庭教育合作中出現的問題。第一、家長和教師之間存在矛盾和沖突。就教師發面來講,大部分教師都能做到熱情接待家長、為家長保護隱私、采納家長的意見和與家長通力合作,但鑒于學前教育機構在幼教上的權威性,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教師始終處于權威地位,無法達到真正的交流合作。第二、合作不夠深入,合作內容脫節。第三、家長參與配合不夠好,援助學前教育更少。

第四、母親參與度明顯高于父親,不利于兒童陽剛性格的培養。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1、幼兒園要主動創造條件開辟溝通渠道。第一、教師要以誠相待,放下權威,把“支持每個家庭在學校里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家長和教師共同思考家庭參與的途徑,不斷豐富和支持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作為宗旨,實現與家長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和交流。第二、引導家長對自己孩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觀察。第三、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網絡技術,建立幼兒園網站,為家園雙方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加強家園交流的雙向互動和信息共享。第四、定期就兒童的家園表現進行交流。 第五、家訪工作要落實到位。第六、在家長每日接送孩子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和家長交流。 2、家長要積極參加幼兒園保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