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評價要把破“五唯”落到實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減少會議評審,大幅增加盲評,增強評價結果的公正性。發揮好推薦人的作用,保證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對科技成果的評價,要大幅度減少會議集中評價等過程中的主觀效應,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對學風誠信問題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制,并追責到推薦人。加強和完善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基礎研究主要評價其成果的價值、水平和產生的學術影響,尤其是高水平論文和重要學術會議角色情況,應用研究主要評價其實際應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加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發揮地方政府和社會的力量,大幅提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做好遴選工作,確保科學目標和技術的先進性,避免以量的擴張代替質的提升,通過國際評估,解決利益沖突問題。加強設施的預制研究和關鍵部件的研發,提高自研技術水平和比重,控制技術引進比重,改進預算管理,鼓勵技術創新。

抓好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

全國人大代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抓好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加速恢復生產,多措并舉應對疫情對產業扶貧的影響,因地制宜培育產業、發展產業,緊盯主導產業、持續延伸產業鏈,以產業可持續發展鞏固扶貧工作成效。健全預防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動態監測,提前采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強化政策兜底,堅持“富腦袋”和“富口袋”并重,為鞏固脫貧成果提供堅強保障。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線上就業工作要有持久準備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高度重視線上就業工作的開展和探索,將之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而不僅僅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臨時舉措。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推動高校畢業生報到證辦理不見面審批、電子報到證等措施落地,方便用人單位和畢業生辦理報到手續。教育部門、人社部門以及高校等有關單位要加強數據互聯互通建設,實現畢業生就業數據無縫鏈接。

配齊學校心理教師 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干預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配齊配強學校心理健康教師,落實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嚴格按要求配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專、兼職教師。對各級各類學校心理健康師資配備情況,要進行督查,對未按要求落實的,督促整改。系統研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課程,開展全員培訓,既重視理論指導,又加強實踐能力培養。為每一所學校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場所、配備必要的設施設備。

加快農村中小學教師人事制度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長劉秀云:建立農村教師編制動態調整機制。優化鄉村師資補充機制,以“缺編必補”原則實行教師編制周轉池制度,探索城鄉教師一體化管理和雙向流動機制。加快農村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加快鄉村教師“本土化”政策落地,用政策吸引人、留住人。建立農村中小學教師激勵機制,落實好鄉村教師補助政策和農村教師住房保障機制,真正提升農村教師的職業獲得感、認同感和歸屬感。

利用5G優勢促進城鄉教育均衡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統籌城鄉學校信息化發展,大力支持鄉村學校區域5G網絡覆蓋,確保師生可以享受高速率、低延時的5G教學設計和應用。相關部門大力支持在鄉村學校區域搭建5G微基站,以較低的成本實現鄉村學校5G網絡覆蓋,在網絡基礎建設和服務上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相關部門應為鄉村學校提供終端設備和資費補貼,深入實施網絡提速降費,鼓勵運營商推出優惠資費套餐,通過定向捐贈網絡流量包等方式助力網絡扶貧,努力讓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搭上互聯網發展快車。

修訂隨班就讀相關政策 積極推進融合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盡快修訂1994年頒布的《關于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試行辦法》,并在新修辦法中基于義務教育法和殘疾人保障法精神擴大政策對象范圍。完善殘疾及特殊需要兒童的鑒定評估原則和程序。明確殘疾兒童及其他特殊需要兒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禁止任何基于殘疾的教育歧視。

建立多部門共同參與的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教育支持工作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曉薇:建立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教育支持工作機制,開展形式多樣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務,強化基層政府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務職能。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家庭教育支持經費保障機制。細化托育機構設置標準和管理規范,完善行業準入標準、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健全注冊、備案登記、信息公示和質量評估等制度,加強規范和監管。

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各地開展方言保護和研究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王珂: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各地開展方言保護和研究,通過課題形式,由國家實施地方方言保護研究專項工程,每年投入資金,對方言語系科研項目給予支持。建立政府職能部門、高校、科研機構、社會機構的信息共享和聯動機制。打破壁壘,允許民間組織和個人進行申報,把全體有志于此項工作的組織和個人全部納入到研究體系中來。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編撰地方方言詞典,支持有研究基礎、條件具備的機構和個人開展方言詞典的編撰工作。

(信息來源:光明日報 中國青年報 澎湃新聞 人民網 新華網 健康時報 中國婦女報)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王家源 梁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