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教學的意義和要求

一、漢語拼音教學的意義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明確提出: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

(一)漢語拼音是幫助識字的工具

漢字是表意文字,看見形,不能讀出音。如果掌握了漢語拼音,就能借助拼音讀出生字的音,還能區別多音字,糾正讀錯的字音,在閱讀注音讀物中借助拼音認字。寫話、作文時,遇到不會寫的漢字普通話單音節字詞題庫,可以利用拼音查字典,解決字形問題。實踐證明:漢語拼音可以幫助讀準字音,可以借助它查字典,是加快識字速度、培養獨立識字能力,提高識字質量的有效工具。

(二)漢語拼音是幫助閱讀的工具

學會了漢語拼音,學生就能借助拼音閱讀漢字注拼音的詞、句、短文,閱讀注音的課文。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識字不多的情況下,閱讀比較豐富的內容。這不僅能增加識字量,培養閱讀能力,還能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受到思想教育。

(三)漢語拼音是幫助說普通話的工具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的工具。我國幅員廣大,各地語音有很大不同。只有說普通話,才能克服方言的障礙,達到互相交流的目的。但是,學習普通話單憑耳聽口授,不一定有這么多的機會,也難以掌握規律。如果掌握了漢語拼音這個工具,就能做到語音正確,較快較好地學會普通話;就能利用漢語拼音糾正方言土語,糾正讀不準的音調。

總之,學好漢語拼音,有利于識字、閱讀和學說普通話,有利于發展兒童的語言,發展思維。漢語拼音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處于重要的基礎的地位。

二、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

教學大綱規定:在小學階段,要使學生學會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夠準確、熟練地拼讀音節,有條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節;能默寫聲母、韻母和抄寫音節;認識大寫字母,能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認識隔音符號。

漢語拼音教學內容和具體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會23個聲母普通話單音節字詞題庫,包括y w;24個韻母,包括6個單韻母,8個復韻母,9個鼻韻母和1個特殊韻母。能讀準音,認清形。

2.會讀四聲。能認清調形,讀準韻母或音節的聲調。會讀輕聲音節。

3.學會拼音方法。能熟練掌握聲母、韻母相拼和聲母、介母、韻母相拼的方法。有條件的班級,可以訓練學生不經過拼讀,直呼音節。

4.能熟練記認16個整體認讀音節。

5.能按順序默寫或打亂順序聽寫23個聲母,24個韻母。能正確地抄寫音節。

6.能認識大寫字母,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要求能認清26個大寫字母的形體,讀準字母的音。用名稱音準確、熟練地認讀、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能在字典中查找用漢語拼音編排的音節索引。

7.認識隔音符號。要讓學生知道普通話語音中有些音節是a、o、e打頭的。這些音節連接在其他音節后面時,如果音節界限發生混淆,就用隔音符號“’”隔開。

第二節

漢語拼音教學的過程

漢語拼音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指導學生經歷一個從不會漢語拼音到學會漢語拼音,從不能熟練運用到能比較熟練運用的過程。研究漢語拼音教學的過程,既要研究整個小學階段漢語拼音教學的過程,又要研究一節漢語拼音課的教學過程。研究前者,是為了從縱向的發展上明確漢語拼音教學的整體性和階段性,做到胸中有全局。研究后者,是為了具體了解漢語拼音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切實提高每一節漢語拼音課的教學效率。

一、小學階段漢語拼音教學的過程

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一年級。這個階段先教學6個單韻母并讓學生認識聲調符號,會讀四聲;接著教學23個聲母,從學聲母開始就教聲母和單韻母相拼的拼音方法或直呼音節的方法;然后教18個復、鼻韻母(包括特殊韻母er),同時教聲母和復、鼻韻母的拼讀或直呼音節的方法。在學習拼音方法的同時,還要認記16個整體認讀音節。

以上教學內容,大約用入學初的五至六周的時間完成。集中教學漢語拼音之后,直到第二學期結束,主要是通過注音的字、詞、句、課文的學習,通過閱讀淺顯的注音讀物,使學生復習鞏固初入學階段學習的漢語拼音教學內容。

第二階段是二年級。一方面要抓住重點和難點,采用多種形式復習鞏固;另一方面要教學生認識大寫字母,能分辨大小寫字母的形體。教會學生讀《字母表》中26個字母的名稱,熟練背誦《字母表》,以便學習用音序查字的方法查字典。

第三階段是三年級到小學階段結束。新的教學內容是認識隔音符號。要認識隔音符號的形體及標寫的位置,做到在閱讀中能夠分辨詞連寫的標有隔音符號的音節。如p0’3o(皮襖),不要讀成pi3o(漂);q!’6(企鵝),不要讀成qi6(茄);’8(上腭),不要讀成sh1n g5(山歌)。中高年級要在進行識字、閱讀等訓練中充分發揮漢語拼音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牢固掌握漢語拼音。

了解小學階段漢語拼音教學的過程,有助于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各個階段的漢語拼音教學。

二、一節漢語拼音課的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復習檢查一般有兩項內容。一是復習前一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二是復習和本節課教學內容有聯系的內容,如,學習復韻母ai、ei、ui時,先復習單韻母a、e、u、i;學習后鼻韻母時,先復習前鼻韻母等。一般是利用卡片或小黑板讓學生認讀。時間大約3—5分鐘。

(二)講授新課

1.看圖提出新學內容。如學習“a”時,先看圖認識圖上畫的是醫生給小女孩檢查嗓子,叫她發“啊”的音。告訴學生這就是“a”的發音,隨即板書“a”,學習“a”的發音。接著讓學生觀察圖中小女孩的頭和小辮,幫助記憶“a”的形。

看圖的目的是通過形象具體的圖畫,把抽象的拼音字母與具體的實物聯系起來,以引起兒童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2.指導發音。可利用課本插圖或其他實物以及口語中常用的詞語幫助發音。如發“ai”的音時,先看圖上兩個孩子挨著站在一起,一個高,一個矮,借“挨、矮”的音普通話單音節字詞題庫,學習“ai”的音。指導發音方法時,先發“a”,然后滑動到i收住,自然發出“ai”的音。也可以讓學生觀察老師或同學發“ai”時的口型,并跟著發。有條件的班級,可聽錄音磁帶練習發音。指導發音要強調多聽多練,不必過多地強調發音部位。

3.指導學習聲調。教單韻母時,要指導學生認識聲調。開始要告訴學生標調的作用、調形和讀法。先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順序認識調形。讀好四個聲調以后,逐步訓練學生打亂順序讀帶調的韻母。在教拼音方法和復、鼻韻母時,要繼續練習聲調,重點要讀好陽平、上聲。

4.指導學習拼音方法。在學生學習單韻母和四聲以后,一般做法是在學習聲母的同時,開始學習拼音方法。采用拼讀法的,要強調聲母讀得輕,韻母讀得響亮,聲韻快速拼合。采用直呼音節的,要強調擺好聲母的口型或發好聲母的本音,然后發韻母的音,隨即一口呼出帶調的音節。初步教給方法以后,要采取多種形式反復練習拼讀或直呼音節,使之成為一種技能。聲母和單韻母拼音方法的教學,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能正確、熟練掌握這種拼音方法,聲母和復韻母、鼻韻母拼音方法的教學,就會順利得多。

5.指導書寫字母。書寫字母前,先認識四線三格,知道有上、中、下三格。弄清楚占中格的、占上中格的、占中下格的、占上中下格的四種類型字母的占位,并掌握字母的筆畫名稱及書寫筆順。

以上五項內容,不是一節課內都能完成的,也不是各個項目教學的全部內容。一節課,只能是教學一兩個字母或某一種拼音方法。講授新課階段一般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

(三)復習鞏固

復習鞏固是學好漢語拼音的重要環節。新課之后,都應妥善地安排復習鞏固的內容和形式。復習內容要針對當地語音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抓住重點、難點;復習形式要生動活潑,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復習鞏固的時間一般為10分鐘左右。

(四)小結

每節課將要結束時,教師要總結本節課學了哪些內容,學習情況怎樣,對于學習認真的學生可適當表揚。有的內容可提出課外口頭練習的要求。